外表壯碩黝黑的監工長黃炳源,在奮起湖已工作6年
阿里山的維修人員夜半1、2點就得開始巡了,
為了行車安全,辛勞不在話下。
作為高山鐵路,阿里山鐵路的維修難度絕對不比平地,許多地方機具進不去,只能靠人力維修。
以奮起湖為維修中站,往山下到梨園寮,往山上到屏遮那站(現因到屏遮那路段崩塌,暫時只到十字路站),綿延30公里,都在維修人員的工作範圍內。目前有3個維修據點,人員共計3班,一班有7個人。
外表壯碩黝黑的監工長黃炳源,在奮起湖已工作6年,問他維修工作辛苦嗎?他靦腆笑稱:「最辛苦的事,大概就是4個人扛著220公斤重、10米長的鋼軌走來走去吧!」
是的,在長達30公里的山路上走來走去,沒有過人的體力很難勝任。無怪乎,鐵路維修人員的要求首重身強體壯,平均年齡3、40歲,因為他們考試時就必須手抓86公斤的重物,來回走100公尺以上;走得愈遠,分數愈高。
此外,每天通車前,維修人員就須進行「朝巡」,開小台車沿著火車路線檢查周邊是否有落石等危險物或障礙。若火車在日出前5:00出發,朝巡就必須在4:30前完成。所以,阿里山的維修人員夜半1、2點就得開始巡了,為了行車安全,辛勞不在話下。
對台灣來說,阿里山森林鐵路具高度文化價值。但森鐵的維修、營運成本高昂,加上不可免的天災,使得它命運多舛。黃炳源指出,八八風災使得到阿里山的路線中斷,沿途造成大小災害有421處。原本好不容易鐵路已修復、試運轉了,但民國104年的杜鵑颱風肆虐,造成位在十字路至屏遮那之間42號明隧道大崩塌,也吹毀了鐵道迷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全線通車夢!
且新路線將由零隧道變成增加1公里的隧道,因此這改變還得等待環境影響評估通過,估計至少要等到民國111年,才可望全線通車。